大多数人的情绪困扰,源于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

摘 要

  01 小赵今年25岁了,他比以前更加关注自己工作圈和朋友圈里的异性,常常想:这个女生适不适合做女朋友,那个女生适不适合一起生活假如我跟她结婚了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总之

01

小赵今年25岁了,他比以前更加关注自己工作圈和朋友圈里的异性,常常想:这个女生适不适合做女朋友,那个女生适不适合一起生活假如我跟她结婚了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总之,他总是常常在暗中发现、甚至评估周围潜在的恋爱对象,这耗费了他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实际行动上却很少跟异性交谈,有时甚至跟异性说话都会有点紧张,感觉很郁闷,于是他问我这是不是不正常。

通过交谈发现,小赵的郁闷情绪是因为最近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异性,但是实际却很少与异性深入交往。最近比以前更加关注女性,说明他性别注意的选择性加强了,经常在评估这个女生适不适合做女朋友、那个女生会不会居家,这是他的思维过程,郁闷是他的情绪体验。通过小赵对自己目前的认知情况的描述,结合他目前正处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阶段,综合分析,这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而这个郁闷情绪体验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他内心真正的基本需要——异性爱的需要。

02

饥则食、渴则饮,这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需要是我们人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促使我们对内部环境或者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我们源泉。

人作为高级动物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外在条件,需要就是人对这些生存发展条件的主观反映。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不间断地跟外在世界打交道,有些事或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我们的需要,也会有些事或物阻碍我们的需要,我们会对这些事或物赋予主观想法或者意义,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来对待这些事物。比如,有个人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足够的关怀,孩童时期他的心理常常感到自卑和痛苦, 那么,他这些痛苦感受的根源在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为什么要这么关心内心的基本需要?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很多人的情绪困扰来源于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清楚地记得产后的那一小段郁闷的日子。生完宝宝,身体处于恢复期,为了更好地照顾我和宝宝,婆婆主动提出跟我同房,老公睡书房。刚开始我挺感动的,婆婆好吃好喝地伺候我,也把宝宝照顾得很好,不久我的身体就恢复得不错了,但是,随之我的情绪出现了问题,心情低落、焦虑、容易恼怒、甚至觉得自己毫无价值。闺蜜来看我,说:“你老公脾气好,婆婆做的事与月嫂有的比,公公还承包了家务,你什么都不用做,多好!你这么矫情不应该啊。”

夜深人静,我与自己对话,究竟是什么让我无法开心?闺蜜的话让我顿悟——我什么都不用做!连照顾自己生的娃都不用,也不让。婆婆的过度包办,让我无法体验到当妈的价值,宝宝的大小事全要婆婆拿主意,我终于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我没有受到尊重。婆婆把孙子当儿子养,没有把我当成是宝宝的母亲来尊重,作为宝宝的亲生母亲,我感觉自己被架空了,我要被尊重的基本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情绪就出现问题了。

找到症结所在之后,我勇敢面对,积极沟通,当婆婆再一次说:“你不懂,我来!”的时候,我勇敢回应:“我不懂,您教我,迟早我会做好的。”就这样不断锻炼自己的带娃技能,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家庭生活也日趋和谐。

说到底,情感本质就是一个人在在需要得到满足或者不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当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常常会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而当需要受到阻碍时,便容易产生焦虑、悲伤、愤怒等情绪。

03

人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满足的一生,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大量的需要。古今中外,不少学者对需要的见解不大一样,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广为人接受的,他对人类需要有一个精到的看法。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基本需要和派生需要之别。基本需要是人的本性的表现,如果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或者神经症。基本需要主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派生性质的需要是基本需要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具体化。

怎么理解“派生性质的需要是基本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化”呢?举个例子,比如说尊重,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但每个人所处的外在条件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具体表现为对权力、名声、社会地位的追求,有的人可能会表现在对金钱、豪宅的追求,每个人具体体现的形式不一样。

心理需要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影响都不容忽视,很多心理困扰来源于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能对心理需要做出理智分析,这将有利于深入了解地自我,更好地应对消极情绪,并在一些关键时期做出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那么怎么进行自我分析呢?以下三点建议:

1.区分自己的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

基本需要就是上面提到的,主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非基本需要,就是除了基本需要以外的需要,比如追求时尚、流行以及一些看不见的社会影响作用于个体的产物。一般来说,非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是不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困扰的,正如塞涅卡所言:本能的需要是可以满足的,而且很容易办到,使我们焦躁不安的恰恰是其余的那些需要。

2.确定派生性需要所联系的基本需要。

我们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澄清自己的基本需要。这边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派生性需要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它所联系的基本需要却是不同的,比如谈恋爱,有的恋爱了是因为真正的爱的需要,而有的人是为证明“我也有追求者了”,这看起来更倾向于尊重的需要。这项工作做起来有点难,但如果通过不断觉察自我、拷问自己,还是可以准确解读自己的行为的。

3.确定自己当前主要的基本需要是什么。

根据马斯洛的看法,基本需要伴随着人的一生,但在特定的某个人生阶段,常以一种基本需要为主要,比如对于青春期后期的年轻人来说,异性爱是他们目前最主要的需要。我们不少人的焦虑情绪是由于多种基本需要的同时存在引起的,比如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年轻小伙子来说,他可能面临生理需要、异性爱的需要还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这些心理需要处理不当,势必引发情绪困扰问题。因此,当你茫然时,尤其要把基本需要的主次顺序搞清楚,先把时间和精力先用于解决最主要的心理需要。

结语

人既是生物性的存在物也是社会性的存在物,究其一生,其实是不断追求满足的一生,一个需要的满足是下一个需要的起点。需要是我们人对于外在生存条件的主观反应,人生的不同阶段常常会有不同的心理需要,这些心理需要决定着我们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体验。

苏格拉底说过:认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在我看来,认识自己其实要认识自己的需要、明白自己的价值追求,然后以一颗从容的心做出相应的人生选择。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